哈维王

摄影师/摄影讲师/自由撰稿人

终于搞清楚了焦距与透视的关系

今天终于想通了一个困惑了我很久的问题,就是关于35mm在数码非全幅135相机上等效标准镜头焦距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非全幅的135数码相机,由于CCD尺寸小于胶片机或全幅数码机,其镜头焦距换算成全幅机的等效焦距都会乘以一个倍数。例如尼康数码单反的倍率是1.5的,35mm镜头相当于全幅机52mm焦距。另外,一般来说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近似于底片或CCD的对角线长度,所以在全幅135相机上,50-55mm一般被认为是标准镜头焦距,而35mm被认为是数码非全幅135相机的标准焦距。

 

一直困惑我的问题就是,我总觉得35mm的影像透视关系与50mm的影像透视关系不同,所以,虽说用35mm镜头在非全幅机上所拍摄的画面与50mm镜头在全幅机上拍摄的画面在视野范围上相似,但透视的感觉似乎不同。所以怎么能简单的把35mm镜头看作是真正意义的标准镜头呢?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都没有给我一个比较明确合理的解释。今天无意间在一本电子版的《中外摄影名家的经验与技巧》一书中看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本书中很明确的说明了,不同焦距的镜头在同一个视点上拍摄一个物体,透视关系其实是一致的,透视关系只与距离有关系,与镜头焦距并无关系。书中提到,英国摄影家韦克菲尔德做过一个实验,他用55mm的镜头和一个广角镜头拍摄同一个物体,乍一看两幅片子透视感觉不一样,可是如果从广角镜头拍摄的画面中裁剪出55mm镜头能囊括的画面,并把画面放大到裁剪前的尺寸用来与真正55mm镜头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实际上画面透视效果是一致的。

 

终于搞清楚了焦距与透视的关系

图一:50mm拍摄

 

终于搞清楚了焦距与透视的关系

图二:24mm拍摄剪裁成50mm的视野(继续看图三)

 

终于搞清楚了焦距与透视的关系

图三:24mm拍摄的办公桌椅原图

 

也就是说,这种透视不一致的感觉其实是一种错觉。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呢?这一下让我想起了前一段在《摄影师的视觉感受》里看到过一个“透视中心”的概念。

 

简单来说“透视中心”是这样一个位置:照片影像对观看者所成的角度与拍摄时被摄体对镜头所成的角度相同时的观看位置。观看影像的距离跟画面的透视感觉是有关系的。通常,“正确”的观看距离等于拍摄时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如八十毫米镜头拍6*6,看6*6大的片子时的距离为80毫米,透视感与真实情况相符。如果将照片放大一倍,那透视中心距离也会远一倍,如把刚才提到的6*6的片子放大到12*12,那观看距离为160毫米时透视感与真实情况相符。不在透视中心看照片,就存在一个强弱透视的问题。在比透视中心近的位置看照片我们称之为弱透视,反之为强透视。

 

这个视觉原理就可以解释“不同焦距镜头在同一视点拍摄的照片‘透视感’不一致而实际上景物‘透视关系”一致”的错觉。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与55mm镜头拍摄的照片尺寸一致,那前者画面中的被摄体尺寸一定小于后者。如果我们在相同的距离看这两张照片,相当于眼睛看前者时处于一个远离“透视中心”的位置,而看后者时是在透视中心附近。因此远离透视中心的观看结果就是透视感更强。这与看电影有些类似,距离荧幕太近观看其实不如离得稍远些画面的纵深感更强。

 

这个原理是比较绕的,我描述着都有些费劲。但这个原理对于我们拍摄时选择镜头和选取拍摄角度及拍摄距离是很有用处的,特别是进行商业摄影日后要出大片的话,更要在前期考虑透视的问题,否则可能最后的观看结果与你拍摄时的设想有偏差。

评论

© 哈维王 | Powered by LOFTER